今天是教師節,祝福全天下教師教師節快樂。
昨天受邀擔任牙科講師,分享自己這幾年臨床All-on-4假牙的心得。
自己學會技能與教會他人,後者的境界更高。所謂教學相長,傳授知識也是一種進階的學習,獲得的領悟更多。
演講的前置準備,是個慢下腳步審視過去case的好時機。平時若有詳實紀錄患者術前、術中、術後的照片和細節,這時就能系統化的統計與整理。
All-on-4是個力與美的設計,不但能一天內提供全口無牙或少牙患者有足夠強度能咀嚼食物的新牙齒,也考慮到整體的美觀。


四隻植體支撐一整組假牙讓我聯想到日本相撲選手的四肢,需要張開時面積大且對稱,如同牙科專業術語中
AP spread要大
Implant distribution 要好
術前先將患者的CT電腦斷層牙齒骨頭資訊及口內掃描的數位檔案資訊疊合,以設計植牙的位置及角度。
覆蓋式活動假牙也是同樣的道理,若是屬於四個attachment支撐的覆蓋式假牙,我們也希望四隻植體的位置能平均對稱分佈,之後上面的假牙在使用上也能減少許多問題。

因為假牙要對抗的是很強大的咬合力,我們每天吃東西、每次咀嚼都是一次的撞擊,長久下來會發生週期負荷疲勞(cyclic loading fatique),All-on-4假牙、覆蓋式活動假牙(overdenture)、傳統全口活動假牙都是如此。活動假牙在承受過大咬合時會發生口內軟組織潰瘍、假牙鬆脫、假牙斷裂等問題;而All-on-4固定式的假牙吸收了全部的咬合力,假牙併發症產生的速度也因此比活動假牙快,所以我們在設計時必須考量到上述的重點,AP spread及 force distribution。
最重要的是,別忘了大魔王parafunction ——夜間磨牙。我有超過一半All-on-4的病人有磨牙的習慣,而要怎麼解決請參考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吧😁
Hits: 26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