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成功書籍讀後感

By |2020-07-12T09:42:31+08:0012 7 月, 2020|All-on-4, 其他|

去年看了三本有關"成功"的書籍,除了都是外文翻譯書,特色也在於包含很多成功實例。 《 成功者的8個特質》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 《恆毅力》 讀完會發現有蠻多的相似處,例如成功的人對於熱愛的事情非常投入,在過程中有時會到“心流“(備註1)的階段。規律自律的生活,也要有適當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所以也要懂得拒絕一些不相干的雜務和邀約。 沒有天才,只有不斷的練習,遇到失敗繼續克服,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智及能力越來越堅強。 像我在臨床上,對於All-on-4一日全口重建特別有興趣,因為它濃縮了贋復假牙專科步驟,有著一定的壓力強度,又可以跟其他專科醫師(口腔外科、麻醉科、技師、專案管理師、各團隊專科助理)多方合作,大家彼此精進各自專精領域,每次病例結束也都能討論如何創造更多優點及改善缺失,最重要的是能獲得病人由衷的笑容。 你呢?有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持續研究發展呢? 備註1: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的心流(Flow)模式。 當我們處在心流時,意識注意力聚焦於活動本身,我們專注在活動本身,外界資訊進入意識內,就像細胞攝食一樣, 細胞膜需要打開專一性的通道,讓細胞膜的界線開始流動,意識的界線就會模糊,外物進入細胞內,經過分解吸收後,成為養分,經過自我的重新組織,構築了新的認知、新的體驗、新的技術,學習的過程就像建構了新的蛋白質,而這個過程讓自我開始變化,變得更為複雜與成長,但同時,也整合成更加強大的自我,這個過程就是心流-Flow,處在心流的狀態程會讓人情緒穩定、得到充實感和幸福感,就是所謂的最優體驗,也因為大腦能量有合理且有效率的使用,人在心流體驗過後並不會感到十分疲勞,反而很有精神。 https://a04lin.com/

小朋友幾歲看牙醫?

By |2020-05-11T10:48:19+08:0011 5 月, 2020|其他|

根據美國兒童牙科學會(AAPD)以及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在寶寶滿1歲後就應該檢查牙齒了。(參考資料) 第一次看牙,通常是檢查和塗氟,以及讓小朋友熟悉環境。(曾經遇過剛出生11天的嬰兒胎生牙搖動,轉診來拔牙) 在小朋友長牙後,就要養成睡前清潔的習慣,選擇適合的工具如:紗布、指套型牙刷、兒童牙刷。通常一開始刷牙時孩子都會抗拒,家長須有耐心,拿玩具轉移注意力,或是家長自身也作勢刷牙讓他模仿,給他牙刷當成玩具把玩。 漸漸的開始讓小朋友躺下,讓他的頭躺在自己的大腿上幫小朋友清潔(如圖看診方位),這樣視野較清楚且好操作。   何時用牙線 乳牙總共有20顆,在最後面2顆乳臼齒長出來後(大概2歲半左右)開始會卡食物時就應該做牙縫的清潔,臨床上這裡是最多小朋友罹患蛀牙的區域;這2顆乳臼齒的換牙時間大概在小學4、5年級時,需要共存的時間非常長,因此蛀牙的機率也隨之提高。牙縫蛀牙有時臨床上肉眼不容易辨別,需要照X光片才能察覺,所以做好牙縫的清潔也不亞於牙刷清潔。 清潔小朋友牙縫,個人覺得牙線棒較方便操作。 在睡前刷完牙後,跟孩子說還有4個地方需要清潔,分別是右上、左上、右下、左下的乳臼齒間牙縫。 「來1······、2······、3······、4······好了,你真棒!」 在我兒子11月大時,帶到診所塗氟。 從小開始正確的清潔牙齒,避免吃太多甜食和含糖飲料,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潔牙觀念,以及定期3個月或半年回診追蹤(根據您牙醫師給的建議)。 千萬不要灌輸孩子看牙齒很可怕,或再吵就叫牙醫打針拔牙等威脅的口氣,這些情緒用語只會讓孩子更害怕看牙,牙醫師在操作上也會更加困難。 特殊全口嚴重蛀牙或極度害怕的小朋友已有TCI鎮靜舒眠,在安全、舒適的淺眠狀態下完成所有治療。(詳細介紹可點此、點此)   最後附上一首可愛的潔牙歌曲 [...]

標題

Go to Top